三下乡日记(二)|老党员的故事两则
发布:2022-07-09来源:会计学院

  前言:坐落在溆浦县东南方向15公里处的标东垅村,三面环山,人杰地灵,蕴藏着深厚的红色资源,也有老一辈英雄人物脱下军装、回到家乡,辛勤耕作,历经数十载,不改初心,用自己的优良品质影响着当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7月3日上午,会计学院“燎原星火”队第二站来到了标东垅村贺显叶和宋先得两位老同志家中拜访学习,开启了我们的“红色故事”学习之旅。

贺显叶:上得战场,下得农场


贺显叶

  他是贺显叶,今年74岁,1969年入伍,光荣在党51年,曾任中国解放军工程兵建筑第三一四团修理连(一机连)保管员,军龄5年,曾参与抗美援越等3次战役,退役后回到农村工作。


贺老在家门口相迎

  当我们到达贺老家门前时,贺老站在门口迎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一进门,果实累累的梨树,引人注目。贺老的夫人引我们进门,安排我们入座。当我们问及贺老入伍事宜时,贺老立即起身拿来了他和战友合影的纪念相册,透过一幅幅老照片,看到的不仅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更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战友友谊长存”的深厚情谊。


贺老向同学们展示战友相册

  20岁正青春,贺老毅然决然选择参军,他坚定地说道:“为了国家不受外国人的欺辱,为了建设和平之中国。”他紧接着补充道,“当时我年纪尚小,不大记事。但是入伍5年来,最遗憾的是当年在抗美援越战役时,没能去往前线,多杀几个敌人。”说到这里,他眼里泛出一丝泪光,泪光里透着一种信仰、一份力量。

  虽进入了古稀之年,贺老依旧精神矍铄,勤勤恳恳,始终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和好品质。院内饲养了30余只鸡鸭等畜禽、2亩包谷地、4亩5分水稻田,还种植了梨、杨梅和西瓜等多种水果和四季豆、茄子、青菜等蔬菜作物。“中国人的饭碗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贺老满是自豪和幸福地说。


贺老与同学们交谈中

  在我们离开前,贺老紧握住我们的双手,对我们说道:“作为大学生,你们要好好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年轻人就是要有一份力量就发一份光。”在与贺老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用心经营、对青年一辈的殷殷期盼和国家富强的坚定信念。我们会谨记贺老的话继续努力,承担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砥砺前行。

宋先得:一家四兄弟,三个都是兵

  标东垅村有一户被村里人誉为“光荣之家”,这就是有着52年党龄的宋先得老同志的家。宋先得老同志今年79岁,1964年应征入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一部队战士,军龄3年。家有5个兄弟姐妹,下有3个弟弟,其中两个都曾参军入伍。


宋先得和他的老伴

  在当时吃不饱、穿不暖,物资贫乏的年代,家中条件不好,为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家中长兄,宋老带着两个弟弟应征入伍。进入部队后,宋老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农民群众的生活,联想到自己在家中辛勤劳作的父母,他在部队经常去到农村地区,农忙时期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期间,一天深夜暴雨,宋老想起刚帮乡亲们晒的稻谷还在院内,他冒着暴雨,冲进晒谷场,使出全身力气将稻谷大把大把地装进谷仓,等他挺起身子、抬头,发现天已经微微亮。


宋老与同学们交谈中

  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宋老所在的部队,即使艰辛,回忆起在部队里的件件往事,但他的嘴角始终挂着笑容。“部队生活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党员,要时时刻刻把人民记在心上,牢记为老百姓服务的初衷。”3年的部队生活,对宋老是一种人生历练,也是一份荣光。翻开宋老的退伍军人登记表,在“受过何种奖励”栏处,写着“连嘉奖两次”5个大字。


宋老的退役军人登记表

  聊到退役后的生活,宋老前辈笑着和我们说:“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好啊,国家政策好、时代和平,我每个月还有退役补助,你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啊!”说道这里,他内心更是激动,他还告诉我们,他想让他的孙子也去参军,带着他的期许,继续保护祖国。

  聊天结束时,我们问了二老一样的问题:“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是会当兵吗?”,他们俩的回答是一致的、坚定的:“我还是选择当兵。”采访队员听完二老的话,顿生敬意,每一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都能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人。他们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锤炼个人本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文/卢旭 刘南云 戴小红 图/余星莹)

公众号
移动门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