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要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描述的是一名大学生由于失恋引发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辅导员通过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干预避免了事情的恶化,帮助学生病情得到缓解。本文通过总结此类案例 , 以期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一、案例描述
某大学生,女,湖南省炎陵县人,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该生大一至大二上学期时表现良好,无旷课违纪行为,担任学生干部,性格外向,沟通能力较好,与室友关系和睦。
2018 年5月10日,该生主动去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表示自己有自杀想法,但始终不愿说明原因。辅导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与该生联系,由于该生平时和辅导员关系较好,最后放下警惕,说起了事情缘由:该生是同性恋,与校外一在校女大学生谈恋爱,恋爱关系保持一个月后分手,感觉自己被骗,所以情绪低落,有自杀想法。自从分手后,已经连续两个星期没有食欲,失眠,整天浑浑噩噩,无心学习,不想与人交流。了解该生的大致情况后,辅导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与家长联系得知,该生由母亲抚养照顾,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辅导员将该生的情况告知家长,并说明情况的严重性,建议该生去湘雅附二医院进行诊断。但是家长没有空陪学生去医院,所以辅导员安排了该生的室友陪她去医院进行诊断,经诊断确诊该生为抑郁症,医生采取了心理疏导加药物的治疗方式。
2018年11月13日下午6点,该生在自己寝室动手打了室友,打完人后,主动与辅导员承认错误。该生告诉辅导员,当时自己的大脑混乱,心情烦躁,想发泄情绪,所以忍不住动手打人。幸好当时还有其他同学在场,如果没有人阻止,自己会把室友打死。辅导员听完该生的倾述后,立即赶到学生寝室,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并对被打同学进行安抚工作,经了解发现该生已自行停药一周。
二、案例定性分析
这起学生案例其实是大学生非常普遍的问题:恋爱问题,是一起典型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案例中该生因分手感到痛苦,加之分手的原因是恋爱对象对感情不专一,且由恋爱对象先提出分手,由此导致该生感觉自己被骗,产生报复情绪。另外,该生是同性恋,在生活中不被家人、朋友理解,各种压力夹杂在一起使得该生产生一些偏激想法甚至偏激行为。经过多次与该生谈心谈话,笔者认为该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症结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家庭方面因素。该生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与父亲的感情比较疏远,缺少父爱。在家庭中,她在某些方面承担起了父亲的角色,如帮助母亲承担家务,当母亲孤独时,安慰母亲,和母亲一起解决家庭困难,成为了家里的“男子汉”。所以,该生在恋爱中,对男生无感,相反她更倾向于对女生表达爱慕之情。但是,母亲却无法理解该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劝阻。因此,该生恋爱失败时,无法从家庭获得情感和精神的支持与帮助,这是造成该生恋爱失败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第二,个人方面因素。该生对失恋缺乏合理认知,对恋爱挫折应变能力差。该生认为对方脚踏几只船,且由对方主动提出分手,深感自己受骗,并产生自卑与报复情绪,想迁怒于他人。当前女友选择和别人在一起时,她感到更加愤怒。但是,她却忽略了在恋爱过程中他们是否恋爱观一致,不能一味地把过错推给对方。另外,该生原本性格外向,在班上是班委,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且受到同学们的认可,很少遭遇挫折。此次遇到失恋打击,已过去半年却未见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这均说明该生挫折应变能力和调适能力差。
三、解决思路
针对该生的情况, 秉着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职责, 辅导员立应将其作为特殊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首先对该同学的人身安全采取保护措施,多方面了解该同学的实际情况;使用谈心谈话法为该同学舒缓情绪;初步判断问题本质,采取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疏导和言行的正面引导工作;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
四、案例解决过程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针对该生的情况,辅导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同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变化。首先,与该生取得联系,稳定其情绪,倾听她的内心想法,并予以安慰和鼓励。陪同该生去预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医生,每次做完心理疏导后,都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
其次,与该生家长及时联系,向家长说明该生情况及其严重性,要求家长尽快来学校一趟并送该生去湘雅二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建议家长与学生多交流、多陪伴,同时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
再次,主动与该生的任课老师取得联系,说明该生情况,申请给于批假。尤其强调该生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关注该生的课堂表现,如发现异常及时与辅导员联系。
最后,辅导员经常深入该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宿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我们关心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阵地。
目前,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辅导员、心理咨询室、任课老师和室友的关心和帮助下,该生每两周定期去湘雅附二医院复查,并积极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情况稳定。通过此次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干预避免了事情的恶化,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
五、经验与启示
(一)辅导员应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匹配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操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是执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人选。但如何最大化辅导员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武装大学辅导员,提升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通过学习,高校辅导员应掌握与当代大学生匹配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操方法与技巧,使自身具备诊断一般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不断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咨询话术与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差异化心理辅导工作,为存在心理健康困惑的大学生排忧解难,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辅导员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全程化
辅导员应该从大学生入学至其毕业离校前,全程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生入学后,辅导员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爱情等方面的正面引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爱情观,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此同时,辅导员应推动大学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报告、讲座及其他类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便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全方位了解。另外,辅导员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课外沟通,辅导员定期入寝走访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沟通方式。辅导员也可以通过班长、心理委员、宿舍长等班干部,了解班级中学生的近况与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在萌芽状态解决问题。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势在必行
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推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开展,其对陶冶大学生品德情操及人生导向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任何类别的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大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享受和谐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释放压力与情绪,使喧闹的心灵得到宁静。同时,优美的大学校园,搭配和谐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大学生学习效率更高,身心成长更为和谐。因此,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势在必行。必须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提高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校园环境中人性化的布局设计,有机规划,统一布局,将校园中动态文化氛围与静态文化氛围融合汇聚。将高校校园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与高雅的文化气息有机结合,确保校园中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展现大学自然、文化之美,给大学生正面的心理影响,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以辅导员为纽带,积极进行家校联动推进心理问题解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跟进、解决,是学生亲属、高校通力配合,齐心协力的结果。而学生亲属与高校间的沟通,辅导员是纽带与桥梁。因此,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隐患的学生保持密切关注。同时,辅导员应与学校一道,积极配合高校心理教研室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套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及工作流程。一旦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用工作流程,执行家校联动机制,妥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