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励志成才优秀学生典型事迹汇编
来源:未知 时间:2014-05-07
自强铺就成才路 孝亲写出泣血章
——长沙理工大学樊佳文的优秀事迹



 
坎坷少年的青春梦
        24年前,刚一出生的佳文就被丢弃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某条路边的一个纸箱子中,他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父母是谁?只因啼哭的声音引来了路人的关注,被好心的张传芳妈妈收养了。小的时候,家中人口多,日子过得很凄苦,忍饥挨饿是常事,还时常挨打,但是那种苦难让他懂得要珍惜“活着”;凋敝的家道,窘迫的生活,父母的无奈,这让他明白了为什么要“自立”,小的时候他就许下诺言:总有一天要改变家中境况。
        9岁那年,张妈妈无力抚养,想替佳文找个家境好点的人家,但孩子年纪偏大,无人甘冒白养的风险认领他,几经辗转,他被王延霞妈妈收留了。虽然自小患有婴儿瘫双腿残疾,但倔强的王妈妈还让佳文在这个贫穷小屋中有了一个家。懂事的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极尽努力为新家贡献可能的力量:个小的他跪在麦子地里拔草,钻进玉米林中掰棒子,爬到矸石山上翻煤球,躲在被窝里面用手电筒看书……,孝顺、懂事,成绩优异,邻居和老师们都认为这孩子是个读书的好材料。
        为了不耽搁佳文的前途,残疾的妈妈帮着人家加工烙饼,为多做一点料,她几乎不挪动,不敢喝水,整天坐在灶炉旁不停地翻转,繁重的劳动加重了双腿的痛楚;父亲整年里在建筑工地上担砖、挖土,挥汗如雨地干活,赚取微薄的工资;姐姐初三没有读完就辍学回家,帮着养鸭场卖鸭子,他们是想让佳文有机会去完成心中的大学梦。
        无数次,他憧憬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盼望着将来有出息能赡养好妈妈。高考的志愿栏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学告诉他能画房子的建筑学专业,他希望用笔为自己绘出一个温暖的家,让张妈妈、王妈妈、樊爸爸都住在一个屋檐下。


努力俭学依靠助学追梦不辍
        怀揣着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一点一点凑齐的生活费,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顺利入学。佳文坚信依靠国家的助学政策,靠着贷款和助学金,只要自己再努力兼职俭学一定能够完成学业。
        一入校,他就忙着在校园内找兼职,甘怡园食堂的洗碗工,有工资还能每顿减免1元饭钱,让他觉得很满足。机灵、勤快,善于钻研的他很快就成了众多洗碗工中的第一高手。他一秒钟能刚好拿起9个盘子,将原本2小时任务缩短为1.5小时,做完自己的他又忙着帮伙伴。就这样,一干就干了三年!
        他在“百威英博”公司做暑假工,将回收的啤酒瓶装箱垒好。24个瓶子1箱,每层6箱,4层算“一板”,垒576(24*6*4)个瓶子获得4.8元的工钱。每天连续干上15个小时能垒上30板(576*30=17280个瓶子),这样一天就能赚个140多块了。”整整一个暑假,与将近60万个啤酒瓶亲密接触之后,他挣到了将近5000元钱,基本把一学期的大部分生活费“拼”了回来!
        长沙接近40度的酷热夏天中,大家避暑都还来不及,他却要到潭阳村“联合铁艺”装饰公司做暑假工,用打磨机将机器粗加工的铁门表面给打磨平。扛着比自己还重的铁门安放到固定装置上,偶尔一两次还好,干上一天让瘦弱的他身心俱疲;打磨机的强烈震动,晚餐时他颤颤巍巍的手常常经常握不住手中的碗和筷子,脱下防护服能拧出半碗水。
        做家教,发传单,当网管,送盒饭……,他干过几乎所有能够获得报酬的兼职工作。而课后的学习常常是在公交车和教室的某个角落中完成。为了不浪费在车上的时间,他总是跑到始发站去坐车,这样的话他就会有座位,可以坐下来看书,抓紧时间背一点单词,复习一点功课,有时候太累了他就不小心在车上睡着了,好几次都坐过了头,错过了下车的站。
        只要有一点时间他就带上书,跑到综合教学楼的一楼的某间教室认真看书,因为他总是要接电话联系兼职的业务,一般他都远远地坐在一个靠门的角落,方便进出而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在寝室里面同学们都在看电影,玩游戏休闲时,他总是躲在一个角落,在昏暗的灯光下认真看书,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会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让时间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拉伸。
        每每到了助学金评定的时节,尽管班级同学全票通过他获评助学金,他却总要推脱。他认为自己是个男生去做兼职赚钱容易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同学更需要帮助。即便了评上了助学金,他也会主动拿出一部分分给班上困难的同学,吴同学至今还清楚得记得那次佳文评上了3000元的助学金,他主动拿出1500元给她,虽然她多次拒绝,但是佳文还是把钱塞了回去,笑呵呵地告诉她,没事,他最多打一个多月工就能赚回来,让她安心学习。
        他曾把刚领了200元兼职工资给了一位街边求助的孕妇;他也曾将清理网吧卫生时发现一个遗落的里面有800多元现金钱包交给了店长,那可比他一月挣的工资还多。他还帮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同学家割稻子……


感念亲恩孝心情动社会
        虽远在长沙求学,但是每个节日,父母的生日,平时心疼电话费的他都会往家里打电话,跟两个妈妈嘘寒问暖,向他们报告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会向妈妈诉说内心的思想,正是这种情感的交流,让他看起来都比其他学生更为坚强,让他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困难,因为他想着妈妈就有了奋斗的力量。
        学习、生活、工作,每一样都让他刻骨铭心,他豪言没有他不能吃的苦!虽然道路坎坷,但是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强地走着!这份坚定执着,让他在人生的风雨中显得更加的挺拔有力、更加的风雨无惧。
        他一直偷偷地攒钱,想要实现埋在他心底小小的梦想:“让父母来湖南看一看毛主席,看看他们儿子读书的美丽校园!”也许对一般人的父母来说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心愿,买上票坐上火车就能实现,但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身体多病的张妈妈,从来没有出过门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王妈妈来说,这一天等得太久来得太不容易。
        毕业前夕,学业任务即将完成,他终于有机会将两任养父母接到长沙,陪他们去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像,到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参观校园,他为张妈妈添置了一套新衣裳,给王妈妈买了一部轮椅……
        佳文的孝心举动,为媒体纷纷聚焦。《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栏目下以《用爱跨越心的距离》为题报道了他孝亲爱母的感人事迹,连发《“我儿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母亲节的礼物》,《爱涌动东故村》,《写信给妈妈》四篇后续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分别以《特殊全家福背后的故事:大四学生樊佳文 你们都是我的好妈妈》、《两个养母都是我的亲妈妈》为题播出了樊佳文的专题新闻。
        佳文当选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被评为2013年湖南省优秀大学生,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樊佳文同学“湖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校园中,学生们纷纷议论着这个自强不息,不向生活低头,孝心感动社会的学子,掀起了一股向樊佳文学习的热潮。
        现在他在中国铁建港航局四川内江的工地上,埋头、认真仔细地工作着,他要积攒工资为张妈妈治好白内障和肺病;给王妈妈减轻心脏病带来的痛苦,尽可能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



励志自强好男儿 感恩爱亲真榜样
———记湖南省“五四青年奖”获得者朱天鹏

        朱天鹏,男,1988年出生,常德市汉寿县龙潭桥乡人,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9级2班学生。他是一位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尽孝爱亲、勇于担当,感恩社会、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一、自强不息、奋发进取
        朱天鹏出身于一个困苦的农民家庭,但上苍并未眷顾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让他过早地经受起生活的磨难。三岁那年,父母离异,哥哥判给了父亲,他随母亲生活。小学五年级时,母亲罹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一贫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患病后,12岁的他用孱弱的臂膀挑起照顾母亲的重担。他曾因生活窘迫而被迫辍学,后来靠自己自学重返校园。2008年,朱天鹏因文化课总成绩差一分高考落榜了,但在困难面前,他没有气馁,凭借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继续复读参加高考。2009年,克服种种困难的朱天鹏,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湖南文理学院。
        成为一名大学生后,朱天鹏倍加坚忍不拔、砥砺奋进。他排除生活上的困难,刻苦学习。大学四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尽管只有160cm出头的个子,但他通过刻苦训练,达到了跳远6.5米、三级跳13.5米、跳高1.8米,百米跑最快10秒98的水平,并入选了学校田径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赛前他意外受伤,但仍然坚持负伤参赛,取得了撑杆跳第八名的成绩。
        朱天鹏家境贫寒,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多次获得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奖励和资助,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赚钱养活自己和母亲,并努力坚持学业。大学四年,朱天鹏当过学生宿舍送水工;他去宾馆擦过玻璃;在烈日下发过传单做过推销……曾经给朱天鹏借过两次钱想不让他还的程玉竹老师至今还感慨万千:他太自强了。我们想支持他,他都不接受!
        二、尽孝爱亲、勇于担当
        生活的磨难、学校的教育,让朱天鹏更加成熟。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朱天鹏就把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的妈妈带在身边,安顿在学校边廉价租来的房子里,不离不弃,没有不负责任地把母亲推向社会。
        他一边学习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妈妈。把每天凌晨5点准时起床,为母亲煎药。他从孝老敬亲的份内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曾经这样说过:“母亲生了我,我就要用一辈子去照顾妈妈”;“连母亲都不照顾,还算什么人呢”。朱天鹏的母亲发病时总是丧失理智,吵闹不休,甚至与相依为命的儿子“反目成仇”。可是,哪怕妈妈不认识他、踢他、打他,朱天鹏也不离开半步,一直抓着妈妈的手,不厌其烦地帮妈妈喂药,直到她慢慢平静下来。一旦妈妈病情好转,他都会在傍晚陪妈妈在校园里散步、聊天,引导妈妈、鼓励妈妈,从精神上缓解妈妈的负担。
        三、感恩社会、乐于助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朱天鹏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仅用真诚的爱去关心家人,还坚持用感恩的情怀去面对社会,关心集体,帮助他人。
        从朱天鹏成为体育学院一名学生开始,体育学院学工办的邵源老师和学生们突然发现教室变整洁了,走廊过道变干净了,老师和同学开始还以为是清洁工打扫的。直到一年多后,管理教学楼的阿姨向邵源老师“告状”,才真相大白。原来这个扰人清净的学生,就是一大早打扫教室的朱天鹏。
        朱天鹏担任体育学院分会副主席,主动承担很多社会工作,乐于为同学服务。因为在班上年纪最大又乐于助人,班上的同学都亲切地叫他“朱哥”。“有困难找朱哥”已成为体育学院学生中流行最广的一句口头禅。2010年他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结识了被传销组织蒙骗的山西女孩王洋丽,尽自己所能,劝说鼓励支持王洋丽重返校园最终考上大学。2011年11月,朱天鹏在滨湖西路学校附近突然听到一声惨叫,他循声望去,看见不远处一名中年男子躺在地上,旁边的三轮车前轮卡在下水道的井口,另外两只轮子还在转动。“救救我!”颈部流血的男子向他求救。他飞跑过去,告诉伤者躺在这里不要动,并立即拨打了120,随后又飞快地跑到附近医院,要了一卷纱布,给受伤男子止血。经过抢救伤者因止血及时获救了。而他因为跑的太拼命在原地呕吐了好久。在孤儿院、孤寡老人身边我们总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大一暑假,他曾在路上拾得价值不菲的金镯子,他急失主之所急,主动寻找失主并当面归还。他自己并不宽裕,听到精神病患者何进的故事他拿自己的奖学金500元给了何进哥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学四年,他多次获得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奖励和资助。他获得国家甲等助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国家奖学金1次、常德市“侨联爱心奖学金”1次、 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 2013年获学校免学费资助等。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被评为2012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2012常德市“向善崇德好青年”, 2013年“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并记“一等功”、 湖南省“百佳党员”、2013湖南省“优秀毕业生”、2013常德市第一届“道德模范”、荣获湖南文理学院感动校园“十大风云学子”,多次被评为 “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中国青年报、中国网络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西卫视、贵州卫视、上海广播电台近100家媒体对他的感人事迹进行了追踪报道。他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参加了“最美中国微电影大赛”。






“带”着瘫痪妈妈上学的90后男孩
——记永州市“孝老爱亲模范”陈小坤

        今年15岁的陈小坤,是永州市综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他出生在冷水滩区岚角山镇良木铺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母亲文爱玲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父亲陈怀年是个老实的农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陈小坤的父亲2008年在外打工时突然中风死亡,那年小坤才10岁,上小学五年级。
稚嫩肩膀,扛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爸爸走了后,家里的重担和照顾母亲的重任一下子落到了年仅11岁的陈小坤身上。
        每天凌晨5时,小坤准时起床。先煮上饭,然后为妈妈倒尿桶,伺候她穿衣、洗脸、梳头。在妈妈吃饭的空儿,他就去烧一壶开水,将暖瓶和茶碗放到妈妈床前的椅子上,一切准备妥当,才能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小坤必须赶时间跑步回家,做好饭菜,陪母亲一起吃完饭,做好家务,再跑步上学。放学回家,小坤有时还要上山砍柴、推着自行车到磨房磨米、刨地种菜……成年人做的活,他都得干。妈妈瘫痪在床,陈小坤放学回家做完农活之后,还得煮饭、洗碗,给妈妈煎药、伺候母亲、料理家务……做完这一切,陈小坤才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学习。
        由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当地镇政府将他家纳入低保对象,镇党委书记将他家作为困难联系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小坤基本的生活和读书费用总算能够保障。转眼间,13岁的陈小坤到了读初中的年龄。那一年,他考上了离家较远但教学质量较好的一所初中,可是为了照顾好母亲,他放弃了那所好学校,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
跪乳反哺,带着妈妈带进城读书
        2012年,15岁的陈小坤初中毕业了,他的中考成绩上了城里面的一所市重点高中的录取线。“我到城里读书,妈妈怎么办?她一天也不能离开我呀?”是否读高中,陈小坤有点犯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16岁的陈小坤作出一个决定:在城里租间民房,把妈妈带到城里,一边上学读书,一边伺候母亲。但是考虑到家境,年幼的他毅然放弃了就读普高的机会,选择到永州市综合职业中专就读职高。
        在小坤眼里,母亲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为了照顾母亲,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陈小坤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屋。房东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带着病重的母亲上学,他一下子愣住了。瞪大好奇的眼镜问道:“你要读书,又要照顾病重的母亲,能挺得住么?”“我能挺住!”小坤的的语气像个真正的男子汉般坚定而有力。于是,在永州市综合职业中专校园外一偏僻地带里,就多了一个温馨的家。
        每天早上,别的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之中,陈小坤却早早地起床,洗好衣服,做好早饭,打扫好卫生,给母亲喂好早饭,然后匆匆地背上书包上学去。放学后,别的孩子都在玩耍,陈小坤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做家务活,等给母亲喂好晚饭,才去学校上晚自习。晚上10时,从学校上完夜自习回到家中,仍是忙着伺候母亲和料理家务。等做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11时了。和别人不一样,对于陈小坤来而言,所有的家务都只能挤这些零碎的时间干,一天睡5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便如此,陈小坤从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
        家里每月几十元钱的低保金,虽然还有好心人的资助,而租房、吃饭、看病每一项都离不开钱,因此陈小坤生活非常拮据,微薄的收入迫使他把日常开销压缩再压缩,他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常常是母子俩共吃一盒饭。陈小坤为了改善生活,他还常常到街上捡废品,利用假期打工,赚些钱补贴家用。难能可贵的是,陈小坤非常自立,班里的同学想给他捐点儿钱,都被他婉言拒绝了。虽然瘫痪的妈妈给小坤带来了麻烦,带着妈妈上学也很艰辛,加之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导致他经常生病,但在母亲面前,陈小坤从不叫苦,他总是打起精神,处处显出一副乐观的样子。
        “爸爸活着的时候,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如今爸爸走了,妈妈就是我的依靠。我要永远和她在一起,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小坤乐观地说。
        陈小坤的事迹感动了校园,感动了永州。2013年,他被永州市文明办评为永州市“十大孝老爱亲模范”。







汗水浇灌的自强之花
——记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专优秀毕业生张野文

        在2010年9月——2013年6月间,隆回职业中专的校园里,有一个不到一米五的个子,拄着一根拐杖,在学校综合楼蹒跚着通过走廊,又艰难地从楼梯攀着扶手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看到身旁有行人,总是会心地回头一笑。这个人就是隆回职业中专2013届毕业生张野文。
        张野文家住隆回县三阁司乡石马村,家里还有爸爸、妈妈、弟弟,父母是老实的农民,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工资不高。父亲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经常腰疼,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但仍不见好转。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作,只能在家种几亩地,家庭收入微薄,常年吃低保来维持生计。为了小孩上学,父母只能四处借钱,早已负债累累。
        张野文因患先天性髋骨脱位,于2006年在长沙湘雅附一医院做矫正手术,首次费用需要八万余元。那时八万元对于一个农村普通家庭来说是一天文数字,他们向亲戚朋友勉强凑足八万余元对她进行治疗。家庭从此坠入贫困的泥潭。张野文并没有因为家庭贫困和自身残疾而放弃自己的学习,反而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自强。手术修复期间全身疼痛,常卧在床上,也不曾放弃学习。难免会感到孤独、烦闷,但她依旧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从不气馁。待全身石膏拆除后,开始回校正常上课,因为行动十分不便,每天拄着拐杖上学。家里离校有一段路程,每天清晨都由同班同学扶送上学。班级的教室在四楼,每天最困难的时候便是上、下楼,因为全身无力,所以总需费很大劲才能爬上去,每次到达教室都是大汗淋漓。每天上课学习,坐得时间较长都异常难受。尽管困难重重,她也未曾请一天假,落下一节课。困难并没有将她打倒,反而让她更加坚强,更加努力。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都考了95分。人生难免坎坷,总是用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从小她被寄养在亲威家,小学毕业后在亲威的资助下来到当地一所私人学校上初中。初中的课程比小学的课程繁重得多,念起来也吃力,但她依旧刻苦努力。第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拔尖,她决心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每天咬紧牙关付出常人十倍的努力,成绩在学期的末考冲进班级前5名。从那以后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5名,期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2008年寒假期间张野文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父母东拼西凑筹足三万元的手术费。她清楚的记得那一年冰灾,街道到处都结着厚厚的冰,父母、亲戚冒着大雪,顶着寒风照顾她。由于身体状况不太好,时而感冒,甚至有时吃不下东西。那年异常的寒冷,手背也因为天天打点滴而肿得厉害,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消肿。术后她依旧卧在床上,尽管没有第一次那么困难,但全身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动弹。虽然那段时间非常艰苦,但她决不言弃,更没有丢弃自己的学业。二个月后她又照常回校学习,因为刚动手术不久,伤口未完全愈和,所以行动缓慢,走路也很吃力。家到学校仅十分钟的路程,而她却要花四十分钟左右。没有人再在旁边陪伴、搀扶了,她坚信自己能一个人完成这些事。每天早晨5:40起床走半个多小时到学校,9点钟再走半个多小时回家。两次手术后,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为手术时流失大量的血,所以总需许多的营养,有时感冒、发烧药物治疗都不起作用,只能在晚上去私人诊所打点滴。感冒是时常的事,带病学习那也是时常的事,有时发着高烧打完点滴回家也要熬夜读书。在自己的努力下,2011年考上了省示范高中隆回一中,但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和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在家人的推荐支持下,她选择了隆回职业中专,并选择了服装设计这个专业。她秉着对专业的热爱,并为其投入较大的热情。在校学习期间,她的各科成绩比较优异,但在缝制这门专业上,由于脚不能费力,不能及时控制机器,费了很大功夫,踩起来还是没有同学们顺利。她没有轻易认输,在课余时间里,都会挤时间去实训楼练习,终于将60分的缝制赶到90分。她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张野文身体残疾,不畏惧病痛努力学习,且成绩优秀,在校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关注,给予了很多的照顾。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补助和在校期间的奖学金,让她顺利的完成了三年的职高学习。在学校应该学习的课程她都不曾懈怠,都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尽管高三学习辛苦,一直努力坚持,未曾想过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湖南对口招生考试中,以618分考上了她理想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对于张野文来说,未来还有许多难题在等着她,而她仍然怀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克服漫漫长路上的每一道难关。贫寒没有摧垮她的意志,疾病让柔弱的躯体包裹的内心更加坚强。如今她曾传递给路人的每一个微笑,都能让每一个健康人从内心深处发出无限温暖和力量;她用病痛的身体拖曳出的每一条弧线,都在校园里熠熠闪光,照亮后来者的人生路。



穷且夷坚不气馁 励志成才永向前
——记自立自强的侗族女孩蒋金桂

        在芷江县“2012年度全县希望之星”表彰大会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蒋金桂同学自强不息的经历让在场的每一个人落泪。她是县优秀团员,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不因为命运的坎坷而自暴自弃,不因为生活的贫困而自私自利。虽然生活阴云密布,但她心中充满阳光。一个柔弱的人,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坚强,绝不示弱。
坎坷的命运
        她出生在一个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农民家庭,草率的婚姻使父亲抛家远去,留下了一个女人和三个孩子。为了养活家人,母亲将她和姐姐、弟弟交托给年迈的外婆后加入了打工者行列,一直在外辛苦奔波,一个学历仅小学五年级的女子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破碎的家。后母亲再婚,继父极有责任感,几个月后却因工伤致残,永远的失去了左手。不幸再次来袭,2010年夏,端午后暴涨的河水带走了蒋金桂至亲的姐姐。苦难屡次越过生命承受的底线,以无耻的嘴脸向弱者挑衅!
 自强照亮生命
        贫寒的家境,频繁的变故,使她逐渐变得成熟而稳重,毅然挑起一家人的责任。妈妈很早就出外打工,姐姐体质孱弱,干不来体力活,年迈的外婆只能拄着拐杖煮煮饭,她理所当然成了“空巢家庭”的支柱。小学毕业时,她接到了二中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跑回去告诉外婆,听到屋里外婆的咳嗽声,她沉默了。县城读书是自己的梦想,可是带来的经济负担怎么承受?姐姐、弟弟也在读书,何况奶奶越来越需要照顾,地里的庄稼也离不开她。她悄悄把通知书放在床底,选择在楠木坪中学读书。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今后要加倍努力,到读高中时,一定不能比在城里读书的同学差!
        那时家里煮饭要去山下挑水,外婆挑不动。从初中开始,她每周星期一四点多起床,体弱的姐姐帮助外婆做饭,她就去山下挑满两缸子水,小小的井塘出水慢,她得一瓢一瓢地舀,前后差不多两个小时。看着天上的月光在水里摇晃,想着外婆这个星期每天有水做饭,心里竟是快乐的。吃过早饭,带着外婆准备的一瓶子辣椒菜,带着从未读过书的外婆的叮嘱,她和姐姐踏上求学之路。
        春天农忙时,她下田拔秧栽禾,炎热的夏天,她要帮着挖地薅草,秋天收获时节,她与大人一起割禾晒谷。黄昏,她从山上赶着牛,挑着一担柴下坡。夕阳温柔无限,她知道,家里有一个老人,有一桌散发出淡淡香味的农家饭在等着她。她把悲伤痛苦孤独深藏在心底,和童话里的灰姑娘一样,更加努力地奋斗。别人都向外婆夸赞说:你家金桂比男孩能干!她在心里对妈妈说:妈妈,你不在家,她也可以将外婆和弟弟照顾得很好,你要放心,你的女儿长大了。
        她非常喜欢普希金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是的,一切都将过去!
读书改变命运
        外婆是文盲,妈妈只读到小学五年级,苦难让两个不同时代的女子有相同的认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她牵挂外婆,有时去学校晚了点,外婆总是拉着她的手,说:金桂啊,别挂牵外婆,自己攒劲读书!母亲外出打工,需要的勇气和遭遇的艰辛,都是她们难以想象的。让柔弱的母亲变得如此坚强的理由很简单:再苦再难,她都要送孩子上学!
        她家的情况得到了政府、学校、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小学班主任杨小林老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课后她请教问题,杨老师经常一边讲解,一边拿出梳子,给她扎出一个漂亮的发型,到六年级,杨老师还牺牲休息时间给她讲授科学知识;初中的刘早香老师,注意到她带的辣椒菜每周后几天就吃完了,有时只吃白米饭,干脆把她叫到家里吃饭;利亚德董事长李军在初中给她提供过资助,戚智萍奶奶高中时向她伸出过热情之手;2011年,她成为高一新生中唯一一个来自农村中学的励志生,享受县政府提供的免学费、提供生活费的优惠待遇,高二时她领到了国家贫困助学金。
        她特别喜欢读书,鲁迅在《野草》中描写的那颗枣树、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对命运的挑战、用生命写作的史铁生,打不败的海明威,都激发她前进的正能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协同起来,帮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家人的生活状况,不让所有关心她爱她的人失望,她以非常虔诚的态度对待每天的学习生活,因为她知道,她比别人更多的,只有挤出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上课时她专心听讲,聚精会神地捕捉从老师嘴里跳出的每一个智慧的字眼,每一条有用的信息;下课后,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她会选择先独立思考,实在弄不懂的,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一直都以“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错误”为座右铭,认真对待学习,对待每一个错误。如果学习上的困难是高山滚下的巨石,那么她就是执着坚忍的西西弗斯,毫不动摇地将困难倒推回去。天道酬勤,她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她取得了全年级文科第一的好成绩。
        读书学习,让她变得更坚强、更乐观,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感恩亮丽青春
        高一时她被提名进入享受高中国家贫困助学金名单,因班上困难同学多,名额有限,她主动提出退出名单。她要争取靠自己辛勤的双手自理生活,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2012年6月,她参加“我与税收”征文,获得200元奖励,心情无比激动。高二开始,学校坚持把助学金指标指定给她。
        每当她觉得疲惫劳累,学习上有一点点放弃的想法,班主任夏艳老师总会出现在她的身边鼓励她,有时是周记本里一句催人上进的批语,有时是一本散发香味的书籍,有时是一个温柔体贴的眼神。
她热爱阅读,擅长写作,兴趣广泛,注意多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在校园里她忙碌而充实。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担任班长,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她的老师和同学,在她的生命旅途中,他们给了她关爱和温暖,他们让她懂得了要睁开灵魂的双眼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生命之火需要点燃,爱心更待传递。为了她爱的班集体,她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真情。每天清晨,她第一个来到教室,打开门窗,整理桌椅,微笑着等待同学们一个一个到来;饮水机没水了,她扛起水桶去楼下打来纯净水;同学生病了,她给她们买药,耐心照料。让她所理解的做人道德在班上体现,懂得真诚、变得热情、更有爱心。她们班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好,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她们班进入全市前两百名的同学有7人,成绩最好的同学排在全市第11名。在每个月的校风校级评比中,“文明班级”的牌子牢牢地挂在她们班的门上。教室的墙壁上,一排排奖状是她们努力的最好回报。因为真情,她们每天都在收获感动:干净整洁、幽雅宁静的教室是她们共同呵护的结果;早晨的书声琅琅,是她们许下的共同约定;篮球赛中,她们为赛场上的同学呐喊加油,让疲惫的勇士热血沸腾。她们珍惜拥有的每一天,因为她们想创造一个让她们为之骄傲的青春奇迹,因为她们想让所有生命都因真情而感动!
       脚踏坚实的土地,她以不认输的姿态前行。上天没有给她完美的家庭和富足的生活,但它将她锻造得自信而勇敢,让她懂得爱与感激。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积蓄力量,让自己开出最美丽的花朵。不折不挠的努力换来的是价值的肯定。




彭翠萍:行走在自强的路上

        彭翠萍,1998年6月出生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偏远山区,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残疾,她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奔跑。每天陪伴她的除了天真的梦想就是那副永远也丢不掉的拐杖。原本快乐的童年,却每半月才见父母一面;原本健康的身体,却被病魔无情缠身;原本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过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是亲人的不离不弃让她看到生活的美好,是国家的资助政策让她看到社会的光明,看到人世间的正能量。她一边治疗一边学习,小学六年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小学毕业考试获得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还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对她的学习态度、成绩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勇于战胜病魔
        因父母亲一直在村里务农,她经常要半月之久才能与父母见面一回。她养成了独立的性格,生活能力很强。她大大小小一共动了十多次手术,病魔让她懂得了珍惜,资助让她懂得了关爱他人,让她学会了乐观、开朗、坚强。住院期间,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即使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她也没有留下一滴眼泪。
治疗学习两不误
        作为一名山里的孩子,一名家境普通的孩子,翠萍从小就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靠着知识才能走出大山。
        2007年开始,她享受到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国家减免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学校还为因生病治疗家境贫困的她争取到寄宿生生活补的名额,让她安心上学,没有后顾之忧。
        在患病期间,为了在学习上不掉队,她在假期里自学了下学期的所有课程,在病床上摘抄同学的学习笔记,在课堂中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课。小学毕业考试前夕,针对自己数学课程学习较弱这一情况,她坚持从书本入手,一节课复习一个章节,不懂的就向老师、同学们请教,发扬“钉子”精神,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硬是啃下了化学这个“拦路虎”。小学六年来,学习总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小学毕业考试获得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还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每一位教过他的老师对她的学习态度、成绩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乐于奉献感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小海容感恩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老师的教导,也感恩于生病时得到的社会资助,感恩于上学时享受到的国家资助。在教室里,翠萍虽然拄着拐杖,但她依然坚持值日,她曾笑着和老师说:“我不能有特殊对待,我是班级的一份子应该为我们班做出应有的贡献。”
        坎坷的成长路,教给了小翠萍乐观与坚强;温暖的社会关爱与国家资助,教给了小翠萍感恩与珍惜,给予她更多勇敢前进的力量。
        拄着双拐的小翠萍正面带微笑迎接春天,也以她的坚强与感恩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勇往直前,直至抵达成功的彼岸。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记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励志成长成才典型姜杏子

        姜杏子,11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六年级124班学生。在她两岁那一年,父亲就因病撒手而去,留下智力仅相当于三岁小孩的智障母亲和年近七旬的外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还在爸爸背上享受父爱的时候,幼小的她就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世事的变故,他们由乡下搬到城里,租住在楼区卫生局杏林小区D栋不足40平米的地下室,全家生计就靠体弱多病的外婆起早贪黑卖早点来维持,一家三口生活非常窘迫。近年来,外婆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常常连腰都直不起来,看着多病的为她母女俩操碎了心的外婆,看着智障的没有劳动能力的母亲,她经常偷偷地流泪。
有孝心,爱劳动,是外婆和妈妈的小棉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外婆幸福、健康长寿,让母亲开心、快乐,让自己家人过上好日子,让家里充满阳光和欢笑。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从6岁开始,她就学会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还知道捡废品来贴补家用。现在的她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给外婆帮忙,煮稀饭、煮玉米、卤鸡蛋,打豆腐脑,一直陪着外婆将笨重的手推车送到小区外的路边,然后匆匆忙忙地胡乱吃点早餐,才背着书包上学校。
        今年夏天,百年一遇的旱灾让外婆看着自己辛勤开垦出来的菜地里的菜逐渐枯萎,倍感焦虑。杏子主动对外婆说:“外婆,您忙您的吧!菜地的事情就交给我了!”她提着小小的桶子,在南湖里打满水然后晃悠悠的提到几十米外的菜地浇水,一趟又一趟地来回跑着,火辣辣的太阳晒黑了她的脸庞,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可她的脸上却始终荡漾着甜美的微笑。一个暑假下来,她已经晒得黑不溜秋了,外婆心疼她,她送给外婆一句:“这就是自然美!看我古铜色的肌肤,多健康呀!”惹得外婆忍俊不禁。
        “在家里,妈妈是孩子,我是大人”,这是杏子经常讲的一句话。她的妈妈因为小时候得过脑膜炎,至今智力低下,同时还伴有癫痫。只要一感冒或者情绪激动,妈妈的癫痫就会发作。她担心妈妈晚上睡觉踢被子,也担心妈妈半夜发病,一直与妈妈共睡一床。妈妈踢开了被子,她轻轻地帮妈妈捂上,妈妈发病了,她会以最快的速度撬开妈妈的嘴给她喂药。有一次,妈妈突然发病了,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全身乱颤,口吐唾沫,牙齿咬得咯咯响。杏子一边大声哭喊着外婆,一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手伸进了妈妈的口中,当妈妈清醒过来时,她的手上已经多了几个深深地带着血痕的牙齿印。外婆看着杏子的手,眼里饱含了泪水,心疼地训斥她不该把手伸进妈妈的嘴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担心妈妈发病时,咬坏自己的舌头呀!
        外婆说起杏子,常常忍不住抹眼泪,她说:“我家杏子真懂事,是我的也是她妈妈贴心的小棉袄!”
有爱心,爱学习,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姜杏子同学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这是她班主任对她的评价。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杏子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纯真的心。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总是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有同学上课忘了带学习用具,她会豪爽的拿出自己心爱的文具与同学分享,有同学不会做的习题,她总是热情耐心地帮其解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将自己看到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能回收的则用一个袋子装着,每个月也总能换个十来块的。于是,图书城里就多了一个瘦瘦的身影,认真地在挑选着学习资料、课外书籍,然后手捧一把零钱,轻轻地和老板讨价还价,希望能少个一块几毛的。有些时候,自己捡废品积攒下来的钱,却因遇上了残疾的乞丐而毫不犹豫地送了出去。有人问她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觉得他们比我更可怜!”多么朴实的语言呀!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在劳动中脏活、累活她总是抢在前面,还竞选上了学校大队干部,学校大队辅导员交代的任务,她也总是能漂亮圆满的完成,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有恒心,多才艺,是同学眼中的小能人
        “她是个多才多艺的小能人。”杏子的同学都这么说。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朗读常常给大家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书法、绘画也是她的最爱。每周,她都会风雨无阻地去参加书法学习。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她参加完书法练习,走出教室,发现外面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她上公交车时,才发现自己搭车的五毛钱不见了,她只好冒着大雪,顶着凛冽的寒风,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外婆搂着冻得冰冷的杏子,心疼得掉下了眼泪。杏子却笑着说:“外婆,您别哭啦!走路可以锻炼身体呢,您看,您的外孙女多强壮呀!”现在,她的作品颇有几分大家风范,每一个见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谢谢生活中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和正在帮助我的人。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要让自己成为妈妈永远的依靠!”这是笔者在采访她时,她几度哽咽说着的一番话。多么善良、懂事的孩子啊!
        “做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要让妈妈、外婆幸福。”一直以来,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她正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在奋斗。作为家庭情况特殊的杏子,她一刻也不敢松懈,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孝心、爱心、恒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公众号
移动门户
返回顶部